股票杠杆爆仓了 《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保险业运行态势平稳 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发布日期:2024-11-19 23:27    点击次数:183

股票杠杆爆仓了 《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保险业运行态势平稳 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近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称,2022年,保险业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保险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保险业正处于转型攻坚期,旧的风险尚未出清,新的风险仍在积累,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运行情况:保险业运行态势平稳 总资产较年初增长9.08%

2022年,保险业运行态势平稳。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保险业总资产27.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08%;保险业务规模实现正增长,原保险保费收入46,957.18亿元,同比增长4.58%;偿付能力保持在合理区间,纳入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

财产险方面,行业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保费增速回升,全年实现原保费收入14,866.54亿元,同比增长8.70%;险种结构持续优化,非车险保费占比连续7年持续提高;风险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保险金额同比增长14.71%;经营成果大幅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净利润同比增加;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合理区间。

人身险方面,行业持续深化转型升级,原保险保费收入平稳增长,保障型业务平稳发展。保费收入方面,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090.63亿元,同比增长2.78%;险种方面,普通寿险稳定增长,分红险规模有所下降;渠道方面,代理渠道有所收缩,银保渠道持续增长。行业盈利能力有所分化,偿付能力充足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

资金运用方面,资金运用规模保持稳步增长趋势,资产配置结构维持稳定,仍以长久期债券为主;受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利率中枢低位震荡影响,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阶段性下滑;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参与重大工程建设。

风险评估:人身险转型仍处于攻坚阶段 财险业保险风险需持续关注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去年以来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归纳为六个方面:

投资端存量问题与新增风险并存。一是权益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2022年全年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 15.13%、21.63%和29.37%。受此影响,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财务收益率、综合收益率大幅下滑,创近年来新低。在长期股权投资方面,保险机构整体开展股权投资相对较晚,在项目筛选、资产运营和退出安排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股权投资后续管理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当前行业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二是债务展期常态化,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尚存。2022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释放减缓,但展期债券的数量和金额均较上年大幅增长,未来演变为实质性违约的可能性仍然较高。房地产行业仍是2022年债券违约和展期事件发生的主要领域,保险资金部分信用债及非标类产品投资涉及地产、城投等强周期行业,后续仍需重点关注相关资产质量变化。三是资产配置难度加大,资负匹配有待增强。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中枢长期低位运行以及结构性资产荒有所加剧的背景下,找到与保险产品期限结构匹配、成本收益匹配的合意资产具有较大难度。

人身险行业转型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一是渠道和价值均面临挑战。渠道方面,行业积极探索代理人渠道转型,但转型周期较长,业务层面有待持续改善。随着代理人渠道发展遭遇瓶颈,银邮渠道再度成为竞争焦点,手续费率上行进一步推高了负债成本。价值方面,受高价值率产品的保费规模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逐年下降。二是利差损风险持续积累。近年长期利率中枢趋势性下移,人身险资产端收益率下移速度快于负债端成本下调节奏,利差逐年收窄,尤其是2022年资本市场震荡对权益类资产收益造成较大冲击,利差损风险更需加以关注。三是退保情况需予以重视。受险企产品设计、销售行为和客户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人身险行业出现退保金大幅增长、部分公司退保率明显上升的情况,退保高企使得公司流动性承压、声誉风险上升。

财产险行业保险风险需持续关注。一是车险市场经营分化,短期利好难以持续。2022年车险行业整体性承保盈利,主要受疫情下居民出行减少、车险赔付下降等外部因素影响,但保费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小公司市场份额缩小,利润持续集中于头部公司,多数中小公司经营亏损。二是责任险承保亏损,新兴细分领域风险突出。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责任险费率逐年下降,保费充足度可能存在不足,进而影响经营成果。另一方面,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与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而逐年增长,业务的赔付成本逐年上升。此外,一些新兴细分领域的责任险承保规模快速增长,但由于前期理赔数据积累较少,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不足,叠加逆选择导致整体业务品质不佳,赔付水平较高,经营结果不理想。三是保证保险盈利能力不足,赔付明显上升。受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持续较大,收入下降,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不足,逾期率明显增加。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支持的保证保险出险频率上升,综合赔付率走高。

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压力较大。资本补充主要来自内源性资本补充和外源性资本供给,近年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外部资本供给有限等因素都加大了资本补充难度。2022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下滑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简称“规则Ⅱ”)的实施对资本补充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复杂的投资环境限制了保险公司通过投资端进行内生资本补充的能力。权益市场深度调整,债券市场窄幅震荡,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明显下滑,进而导致净资产下降。二是规则Ⅱ夯实了资本质量,在保险公司资本认定方面更加审慎。规则Ⅱ实施后,部分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降,资本补充压力增加。

保险公司治理能力需持续提升。股权结构不稳定、股权质押比例较高、高管人员频繁变更或长期空缺等情形不利于公司长期战略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公司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根据披露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的保险公司信息统计,2022年共19家保险公司发生股权变更,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9家。年末超三成保险公司存在股权质押或冻结的情况,其中7家公司股权质押或冻结比例超过50%,16家保险公司大股东质押股权数量超过其所持股权数量的50%。另外,股东关系复杂,股权代持、隐性股东等问题仍存在,少数公司尚有违规待清退股权未处置完毕。股权结构不稳定,直接带来高管的频繁变动和长期空缺。2022年发生股权结构变化的公司中,有10家同时存在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情况,有6家同时存在董事长或总经理空缺情况。

合规管理存在不足。一是数据不真实问题仍为违规高发领域。2022年,保险行业涉及数据不真实、编制虚假报表、虚列费用的罚单占比接近半数,部分公司存在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二是销售误导顽疾有待持续整治。2022年,监管机构收到的人身险公司相关投诉件中,销售纠纷涉及的投诉件数占比五成。销售误导屡禁不止,与人身险产品设计的复杂属性、前期规模导向的粗放发展模式高度相关。三是基层机构合规管控凸显薄弱环节。大型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结构复杂、层级众多,管理链条长,风控合规要求传导不到位。中小型保险公司内控建设不足,合规经营有待全面提升。保险行业应树立长期主义价值导向,持续强化合规理念,塑造合规管理文化,提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保障保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专家观测:老龄化加深伴随失能人员增加 长护险具备发展空间

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为报告撰写了8篇风险观测专题文章,展现了行业专家在细分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资产管理方面,专家认为,由于保险资金的长期性、稳定性以及对收益率的要求,债券投资在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占比持续较高,是保险资管投资和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品种。针对债券投资面临的不同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也不同。专家建议,在多重压力下,保险资金债券投资需避免通过信用下沉或放弃流动性换取较高收益,否则将形成衍生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应当灵活化投资策略,充分管理久期风险,合理承担信用风险和保持流动性,维持整体投资组合稳健和长期收益。此外,在保险资管公司内控管理方面,专家建议,保险资管公司应通过提升管理层内控和道德意识、健全完善内控系统、注重员工日常培训、建立内部监督体系等方式,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效防范职业欺诈,提高运营效率和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促进保险资管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专家认为,新会计准则将提升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要求。2023年起,上市保险公司切换至新的保险合同准则(IFRS17)和金融工具准则(IFRS9)。相较于旧准则,新会计准则提升了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波动性,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险投资将面临“既要追求绝对收益又要降低波动”的约束条件。专家建议,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负债特点,对大类资产配置和会计科目选择进行重新审视,保险公司还需要在追求业务增长和资产负债表稳定性方面寻找平衡。新会计准则客观上对保险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审视产品、投资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追求向高质量增长转型。

在健康险业务方面,专家认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具备发展空间。一方面,老龄化程度加深伴随失能人员数量增加,叠加长期护理费用的日益攀升以及缺乏专业的护理服务提供者,失能老年人群的护理保险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当前长期护理保险保障水平有限,重度失能老人的年人均机构护理与居家护理服务保障缺口普遍高于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亟待补充性护理保险提供保障。专家建议,保险公司要积极参与社保层面长期护理保险,明确定位,找准目标客户群,同时,要创新设计,培育专业护理队伍,完善护理市场,实现精准保障。

在养老业务方面,专家认为,“因病致贫”是老龄社会的难题之一。老年人一旦患病将面临三大困境,一是未购买任何商业保险,无力支付超医保上限的医疗费用或长期护理费用;二是购买了寿险产品,由于被保险人生存,不能提前领取死亡保险金;三是罹患重疾财源短缺,可能面临财务危机。专家建议,可以通过现有寿险产品附加“提前给付死亡保险金”和开发房产抵押型“提前消费综合保险”等方式,构建“提前消费型”保险,探索解决老龄社会难题。

在数据治理风险方面,专家认为,中小保险公司数据治理面临管理机制不成熟、数据标准化自动化不完备、数据治理人才短缺等方面的挑战,亟待采取有效应对举措。专家建议,一是加强数据治理的组织保障,建立跨领域的数据治理委员会,将数据战略与业务战略、IT战略紧密结合,并加强数据治理委员会组织实施数据治理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构建指标体系,统一标准,为系统开发、数据分析等提供服务,优化经营决策能力。三是完善系统化功能,借助数据中台等实现由人工统计手段改进为定时生成固定报表、随时支持自助分析。四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开展数据资产盘点,按照数据和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与敏感程度对数据资产进行分级,并实施不同的保护管理机制。

在财产险风险减量服务方面,保险作为能够有效转移现代社会绝大多数风险的金融工具,被称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在重大灾害事故的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自然灾害和灾害事故苗头有所抬升,专家认为,生产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财产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除国家和人民群众对保险业的期盼之外,应借助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契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机构改革化险工作,正逢其时。

在第三方机构服务合作方面,专家认为,不断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业务合作,已成为保险公司降低成本、提高专业水平、提升客户体验或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获得合作收益的同时,保险公司也需要面对来源于第三方机构的各类潜在风险。专家建议股票杠杆爆仓了,针对相关风险,一是开展针对性风险评估,通过嵌入采购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流程,形成有效控制。二是遵循“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管理思路,明确每类风险的管理责任主体,并推动各管理责任主体之间高效协作,以达到有效管理第三方机构风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