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和融资的区别 中国或将投入60亿元鼓励全固态电池研发,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企业

发布日期:2024-07-27 16:16    点击次数:94

配资和融资的区别 中国或将投入60亿元鼓励全固态电池研发,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企业

博时中债3-5政金融债指数A为指数型-固收基金,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无股票类资产,债券占净值比100.23%,现金占净值比7.32%。

南方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为指数型-固收基金,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无股票类资产,债券占净值比109.59%,现金占净值比0.26%。

(原标题:【原创】中国或将投入60亿元鼓励全固态电池研发,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企业)

5月29日,A股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截至收盘,沪指冲高回落涨0.05%,深成指涨0.25%,创业板指涨0.27%,北证50指数跌0.48%,沪深京三市成交额7139亿元,其中沪深两市7084亿元,较上日缩量33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板块题材上,BC电池(又称“背接触电池”,是一种光伏电池)、基本金属、HIT电池、固态电池板块涨幅居前。

个股方面,固态电池概念尾盘拉升,领湃科技大涨超10%,比亚迪、金龙羽、东方锆业、三祥新材等涨超7%,德福科技、上海洗霸、正业科技等涨。

消息面上,据中国日报5月29日消息,记者通过多方独家信源获悉,中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多位知情人士确认,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据悉,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最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大势,具有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多维优势。与现有的液态锂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代替易燃易爆的电解液,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的安全问题,还能大幅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目前各国均加大投入攻关该颠覆性技术。

行业学者表示,比起数十亿的基础研发投资本身,该项目将促进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加码投入全固态电池研发,引发“鲶鱼”效应,或带动万亿级别的市场,为全球绿色转型和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此次投入巨额资金鼓励全固态电池研发,无疑将加速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业内专家表示,这一举措将促进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加码投入全固态电池研发,形成“鲶鱼效应”,带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固态电池技术将取得重要突破,逐步替代现有的液态锂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源。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全固态电池主要处于研发和试制阶段。据介绍,目前固态电池有三大主流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

行业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产业化至少还需5年时间。正因如此,半固态电池成为公认的更利于产业化的技术路线。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赛道频传新动向。1月初,美股上市的量子景观宣布,公司研发的固态电池已通过德国大众公司的50万公里耐久性测试。据大众汽车集团证实,该电池经过数月测试,已完成1000次充电循环。

随后,丰田汽车宣布成功克服固态电池的瓶颈,其发布的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充电10分钟可续航150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此次投入60亿元鼓励全固态电池研发,并非孤军奋战。多家知名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等均已参与到该计划中来,共同推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应用。这些企业的加入将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加速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其中,广汽集团明确宣布,已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时,能够满足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计划在2026年实现装车搭载。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2024年4月28日的CIBF2024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表示,公司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技术和制造成熟度评分为4的水平。此外宁德时代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

来源:读创财经配资和融资的区别